一、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
1)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药物处理相结合,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。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,防止碎石、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。
2)确保水池无杂物、无漂浮物。每天按要求对池水进行消毒净化、吸尘,定时检测水质余氯、PH值、浑浊度,并派专人做好记录,保证水质在国家标准范围内。
3)池水更换周期控制在3天左右,每天按比例补充新鲜水。
二、个人卫生管理
1)参加游泳前,先要进行健康检查,凡患有心脏病、皮肤癣疹(包括脚癣),重症沙眼、急性结膜炎、化脓性中耳炎、肠道传染病、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,不能参加游泳。女生经期也不宜游泳。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,应立即向救生员汇报。
2)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,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。
3)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。
4)饭前半小时或饭后.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,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,下水前用水擦面、胸背及大腿部,以免抽筋。
5)遵守公共卫生,不准在池中吐痰等;杜绝不文明、不讲卫生的行为。
三、资料管理
游泳池开放后,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管理日志,记录每天的天气、使用时间、气温、水温、水质变化、游泳人数、突发事故、过滤机的运作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。